
SERVICE PHONE
13981222999发布时间:2024-11-28 02:19:00 点击量: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巴黎残奥会浙江破纪录:每一个瞬间让人动容每一次超越令人振奋浙江籍运动员表现亮眼,如李樟裕在场地自行车男子C1级3000米个人追逐赛上刷新世界纪录,陈懿在女子50米自由泳S10级决赛中打破世界纪录。
03此外,蒋裕燕在游泳女子S7级100米自由泳决赛中获得金牌,成为本届残奥会上的“多金王”,共摘得7枚金牌。
04中国队在男女混合4X50米混合泳接力项目中斩获第600枚金牌,成功打破世界纪录,成就新的里程碑。
从2004年雅典残奥会开始,中国代表团已经连续五届蝉联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而今年的巴黎残奥会,中国代表团以94金76银50铜共220枚奖牌领跑金牌榜、奖牌榜。
李樟裕在场地自行车男子C1级3000米个人追逐赛上,为中国队取得首金,并刷新由他自己保持的该项目世界纪录;
在巴黎残奥会女子50米自由泳S10级决赛中,陈懿以27秒10的成绩获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
蒋裕燕在游泳女子S7级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1分09秒68夺得金牌,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她也成为了本届残奥会上的“多金王”,共摘得7枚金牌;
男女混合4X50米混合泳接力中国队(邹连康、姚攒、王金刚、蒋裕燕、郭金城、卢冬、王李超、张丽)斩获参加夏季残奥会以来第600枚金牌,成功打破世界纪录,成就新的里程碑;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残疾育赛事之一,残奥会上高手如云,中国运动员如何实现自我突破?正如蒋裕燕所说:“只要有梦想、有方向,一直去努力,我们都会被看到,我们都会闪闪发光。”
自开赛以来,我们推出了“从杭州到巴黎”系列,记录了浙江运动员们从杭州亚残运会到巴黎残奥会的变化,从不一样的角度感受残奥运动员们一年间的“破茧成蝶”。(专题 从杭州到巴黎,那些“破茧成蝶”)
对于蒋裕燕,浙江人一定十分熟悉。在去年的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上,主场出战的她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7金一铜,也让她多了一个外号“折翼飞鱼”。
这次是她第二次出征残奥会,而在上一次的东京,作为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选手,不满17岁的蒋裕燕获得2金1银1铜。
她缺少右臂和右腿,如果无法保持平衡,就会失控。蒋裕燕只能通过大量不间断的练习半岛·体育官网,让自己保持“水感”和力量。在这个残奥会周期,她在教练和科研团队的帮助下,不断打磨技术细节,从出发、转身到冲刺、触壁,完善着每一个动作,紧抓每一个细节。
“杭州亚残运会后,他几乎没怎么回过家,一直在备战。”李樟煜的妻子章姑青告诉记者,去年10月底,他仅在家休息了一个月,就重新投入训练,备战几场国际赛事。
“粉丝”们把李樟煜称作“神骑小子”。大家惊讶于他能一次次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也佩服他为了每场比赛作出的努力。
李樟煜也在本届残奥会上实现了“四连冠”。赛后,他说:“玩了命地坚持,我为国家争光了。五六个月没回家了,想儿子,爸爸给你拿金牌了!”
这种从容不迫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不仅惊艳了世界,也给予我们在干事创业的“赛场”上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重大启示。
即使没有取得金牌,他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样子,每一个瞬间都让人动容,每一次超越都令人振奋。
萧山姑娘姚依楠有遗憾,也有成长。她在跆拳道女子K44-65KG半决赛中,遗憾输给了法国队选手,失去了争夺金银牌的资格。但她也实现了突破:成为浙江省首位入选残奥会跆拳道项目的运动员;第一次登上残奥会的舞台,她就在1/4决赛战胜了世界排名第一的选手。
盲人门球老将胡明耀出征巴黎残奥会,有了丈夫、父亲两个新身份后,为家人而战成了胡明耀最大的动力。
一头白发、戴着黑色眼罩的他个头是一众队员里最矮的那一个,但他足够努力,每天至少训练上千次接球。即便肌肉拉伤,胡明耀也从不请假缺席。
备战巴黎残奥会的一年里,胡明耀几乎没怎么回过家。随着赛期临近,他每天都要打两场正式比赛,锻炼场上反应能力。
虽然休假时间不多,但只要有空,胡明耀一定在陪伴自己心爱的女孩,陪着妻子拍她爱的古装婚纱照、产检,一有空就打视频电话缓解妻子的孕期焦虑。女儿的名字叫胡伊涵,小名伊伊。“意思就是说爸爸在宝宝心目中永远是世界第一,我们三个人名字加起来就是‘耀伊七’(要一起),宝宝平平安安、快快乐乐长大,有爱他的爸爸妈妈。”
从现场观赛来看,8月底9月初的周末,有超过57万名观众到现场观看残奥会的比赛。9月1日,罗兰·加洛斯球场的观众有2.3万人;举行游泳比赛的拉德芳斯体育馆有1.3万多名观众;观众人数最多的是法兰西体育场的田径赛场,有约9万人现场观看了比赛。
国际残奥委会品牌与传播总监克雷格·斯彭斯说:“让人难以忘怀,到处都是人群,球迷充满热情。我周末去了射箭、轮椅橄榄球和轮椅篮球场地,每个场地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央视频的直播里,我们也能看到不少中国观众的身影,他们不远万里前往巴黎,举着中国国旗,高声为中国运动员加油喝彩。
“以前比赛没什么人看,没想到这次大家关注度这么高,耳边总能传来给我们加油的声音。”胡明耀说。
北京时间8月31日凌晨一点,姚依楠所住小区活动中心的会议室,二十余人正在为姚依楠熬夜。他们都是来看姚依楠比赛现场直播的居民。“我们小区出了这么优秀的姑娘,肯定要来为她加油的。”有人甚至为了这场深夜的比赛,还特意调了时差,攒足精神晚上观看姚依楠的比赛。
自杭州亚残运会后,“家门口”的比赛让更多人认识到了这群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许多人开始“追更”每一次比赛,不吝啬赞美,为残疾人运动员鼓掌欢呼,给予他们最坚强的力量。
中国队取得亮眼的成绩,也离不开我国不断完善残奥会体育项目的构建,同时加强了残疾育运动的推广,让更多的残疾人有机会参与残奥项目。
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已有2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残疾育训练基地,建设质量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日益完善的训练设施为运动员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
比如,杭州临平塘栖的国家盲人门球训练基地,是由民营企业筹办的国家级残疾育基地,企业提供场地和经费,当地政府给予企业补助和税收方面优惠,运动员在这里可以安心训练,稳步提升。
这场暖心的“双向奔赴”成就了许多人才——从2008年到2022年,基地一共走出了20多名残疾育运动世界冠军,成为不折不扣的“冠军摇篮”。作为杭州亚残运会两座独立竞赛场馆之一,基地场馆已完成新一轮无障碍改造,融入了语音提示器、智能服务桩、明盲对照导览图等一系列设施。
充沛的人才储备、科学的梯队建设,是竞赛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为挖掘出更多残疾人运动员好苗子,让他们成为在赛场上发光的“金子”,浙江省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常态化组织专家团队奔赴全省各地选拔残疾人运动员后备人才。同时,浙江省还积极鼓励专业队退役运动员到残疾育集训队开展教学活动,形成“传帮带”的优良传统。
从培育竞技人才到普及全民健身,从改造硬件设施到升级软件服务,从完善政策保障到创新体制机制……近年来,浙江大力推动残疾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体育运动中收获自信与健康,让生命在拼搏中绽放精彩。